网站首页 黔图概况 新闻资讯 服务指南 网上图书馆 黔图推荐 特色馆藏 咨询服务 学会工作
您所在的位置: 首页 > 黔图推荐 > 展览
展览
激活经典 熔古铸金 |《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》出版成果展
2024-10-16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竭动力。 《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》(以下简称《百部经典》)由中共 中央宣传部支持指导、文化和旅游部委托国家图书馆组织编纂, 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重点项目之一、国家社科基 金重大委托项目,截止 2020 年底已完成编纂出版图书 40 种。 这些典籍贯通古今,流芳百世,不断为中华文化提供丰润的精 神滋养和智慧启迪。

《百部经典》力邀相关领域造诣深厚、对相关典籍有深入 研究的学者担任解读人。40 种经典各具特色,凝聚着各位解 读人多年来潜心研究的心血和成果,反映出当今学术界在相关 领域的最新成果。本次展览将已编纂出版的 40 种《百部经典》 介绍给广大公众,引领公众走近名著,阅读经典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    文本框: 解读人

余敦康,1930年-2019年。
  文本框: 史等。   文本框: 主要学术领域:中国哲学   文本框: 委员。   文本框: 研究所研究员、荣誉学部   文本框: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
          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文本框:   周 易
 
 
 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 

 

 

《周易》由《易经》和《易传》两 部分组成,相传由伏羲、周文王及其儿 子周公、孔子(及其后学)共同完成。

 

伏羲创立了“八卦”图形。周文王将伏 羲八卦两两相重,推演出了六十四卦,

配上了卦辞和爻辞,形成了《易经》部分。  孔子及其后学作《彖》《象》等“十翼” 解释《易经》,后世称为《易传》。

 

 

《周易》被尊为群经之首、六艺之源。它把源于卜筮巫术的象数 形式和阴阳哲学的义理内容结合为一个矛盾的统一体,提出了太极、 太和等概念。“穷则变,变则通,通则久”“观乎天文,以察时变; 观乎人文,以化成天下”等箴言,集中体现了中国哲学的精神,表达 了中华民族文化的价值理想。

 

 

 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周易九卷附周易略例一卷 宋刻本

 

 

周易注疏十三卷

宋两浙东路茶盐司刻宋元递修本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    文本框: 解读人

钱宗武,1952 年生。
  文本框: 诂学、方言学。   文本框: 古典文献学、音韵学、训   文本框: 学、中国古代文学、中国   文本框: 主要学术领域:《尚书》   文本框: 扬州大学文学院教授。
              文本框:   尚 书
 
 
 
 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 

 

 

《尚书》为政书之祖,其内容 上起唐尧虞舜,下迄春秋前期的秦 穆公,涉及 1300 余年的历史,内容 包括君主训令、 政府公告、 出征誓 词以及君臣之间谈话纪要等,是 部政史资料的汇编,也是研究我国 古代政治、法律、伦理、宗教、哲 学等极为珍贵的史料。

 

 

 

 

传世《尚书》文本一共有 58 篇,分为四个部分,依次称为《虞书》《夏 书》《商书》和《周书》。我们时常引用的“民惟邦本,本固邦宁”“协 和万邦”“和衷共济”等词句即出自《尚书》。

 

 

 

 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附释音尚书注疏二十卷 元刻明修本

 

 

尚书正义二十卷

宋两浙东路茶盐司刻本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    文本框: 解读人

李山,1963 年生。
  文本框: 等。   文本框: 文学史、中国文化史研究   文本框: 主要学术领域:中国古代   文本框: 授。   文本框: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
        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文本框:   诗 经
 
 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 

 

 

 

《诗经》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 歌总集,共 305 篇,所以又称“诗 三百”,其中十五国风 160 篇,大 小雅 105 篇,周颂、鲁颂、商颂共 40 篇。其创作时间大约从西周早 期到春秋中期。

 

 

 

 

《诗经》是中国诗歌文学的开山之作,是先民在精神上缔造共同  信念、共同情感的结果, 其艺术精神为后来的古典文学所延续。《诗经》 有风、雅、颂、赋、比、兴共“六义”。其中“如临深渊,如履薄冰”“靡  不有初,鲜克有终”“溯洄从之,道阻且长”等众多诗句,被华夏子  孙传诵几千年之久,富有深刻的哲学寓意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毛诗诂训传二十卷 宋刻本

 

 

诗集传二十卷

宋淳熙七年(1180)筠州公使库刻本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    文本框: 解读人

郭齐勇,1947 年生。
  文本框: 史。   文本框: 主要学术领域:中国哲学   文本框: 部经典》编纂委员会成员。   文本框: 武汉大学国学院教授,《百
         
              文本框:   礼 记
 
 
 
 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 

 

 

《礼记》是《五经》之 一,为西汉宣帝 时戴圣所辑,又称《小戴礼记》。《礼记》是 对礼制和礼意的记载和论述,其中各篇写作年 代不一,涉及秦以前的社会组织、生活习俗、 道德规范、文物制度等情况,反映了儒家学派 的政治、哲学、文化、教育、伦理、道德等方 面的思想观点,是研究中国古代文化史的重要 资料。

 

《礼记》中的很多篇章辞句影响深远。《礼运》篇提出“天下为公” 的政治理想,鼓舞了无数志士仁人为之奋斗不息。《中庸》篇以“中庸” 作为最高道德标准, 成为宋以后儒家伦理思想和人生哲学的核心。《大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学》篇提出“格物致知”“修齐治平”等命题,是唐以后哲学和政治     学讨论的基本命题。

 

 

 

礼记正义七十卷

宋绍熙三年(1 192 )两浙东路茶盐司刻

宋元递修本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    文本框: 解读人

郭丹,1949 年生。
  文本框: 评史。   文本框: 经学与文学、中国文学批   文本框: 主要学术领域:先秦两汉   文本框: 授。   文本框: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教
              文本框:   左 传
 
 
 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 

 

 

《左传》是《春秋》三传之 一,也 是中国编年体史书的奠基之作。《左传》 以《春秋》为纲,并仿其体例,记载了  自鲁隐公元年(前 722) 至鲁哀公二十七 年(前 468)共 254 年的历史,全方位 地展现了这一时期王纲解纽、礼崩乐坏、  群雄争霸的政治时局与时代精神,对研 究我国古代社会政治、经济、军事、文化、 伦理、哲学等都有极高的史料价值。

 

 

此外,《左传》也是一部叙事生动、文学成就很高的历史散文著作, 在遣词造句上达到很高成就, 如“多行不义必自毙”“亲仁善邻”等语, 莫不脍炙人口、流传深远。

 

 

 

 

春秋经传集解三十卷

元相台岳氏荆溪家塾刻本

 

 

春秋经传集解三十卷

宋嘉定九年(1216)兴国军学刻本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    文本框:   吕 氏 春 秋
    文本框: 解读人

张双棣,1944 年生。
  文本框: 主要学术领域:汉语史。   文本框: 教授。   文本框: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
 
 
 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《吕氏春秋》是战国末期秦国相国吕不 韦召集众宾客集体完成的一部重要典籍。该 书熔道、法、儒、墨、阴阳诸家思想于一炉,  取其所长,去其所短, 自成体系,成一家之言。 《吕氏春秋》分为纪、览、论三个部分, 提出 了一整套政治主张,认为只有顺应天地自然 的本性,才能达到清平盛世。因此, 虚君实臣、 民本德治成为《吕氏春秋》政治思想的核心。

 

 

 

此外, 《吕氏春秋》还保存了大量先秦史料和科学文化资料,如 反映天文历法的盖天说思想、反映医学卫生的“本生”“贵生”思想 和讲述农业生产技术的“辩土”“审时”等内容,为后人研究先秦社 会的方方面面提供了珍贵的资料。其中如“石可破也,而不可夺坚; 丹可磨也,而不可夺赤”等人生哲学至今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吕氏春秋二十六卷

元至正嘉兴路儒学刻本

 

 

 

 

吕氏春秋训解二十六卷

明弘治十一年 (1498) 李瀚刻本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    文本框:   春 秋 繁 露
    文本框: 解读人

周桂钿,1943 年生。
  文本框: 哲学、中国传统科学等。   文本框: 主要学术领域:中国传统   文本框: 授。   文本框: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教
         
 
 
 
 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 

 

 

董仲舒是西汉最重要的政治哲 学家,也是中国历史上影响极大的 思想家之一,他上承孔子, 下启朱 熹,成为儒学发展中的关键人物。

 

 

 

《春秋繁露》是董仲舒的代表 性著作,该书全面阐发了董仲舒的 宇宙观和政治哲学、伦理思想,

时,也反映出汉武帝时代儒学的基本面貌。《春秋繁露》发挥“春秋 大一统”之旨,阐述了以阴阳五行、天人感应为核心的哲学 - 神学理论, 宣扬“性三品”的人性论, “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”的伦理思想及赤、 黑、白三统循环的历史观,为汉代中央集权的封建统治制度奠定了理 论基础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春秋繁露十七卷

宋嘉定四年(1211)江右计台刻本

 

 

 

春秋繁露十七卷

明正德十一年(1516)

锡山华坚兰雪堂铜活字印本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    文本框: 解读人

钱逊,1933 年 -2019 年。
  文本框: 等。   文本框: 主要学术领域:先秦儒学   文本框: 化研究所教授。   文本框: 清华大学历史系、思想文
         
              文本框:   论 语
 
 
 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 

 

 

孔子是 2500 多年前的一位伟大 的思想家和教育家。他创立儒学,开 办私学,总结继承古代文化成果,形 成儒学思想体系,对中华民族的历史 文化发展有深远的影响。孔子因此也 被尊称为“万世师表”“至圣先师”。

 

 

 

 

《论语》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言行编纂而成的一部文 集,也记有少量孔子弟子的言论,是儒家最重要的经典,集中体现了 孔子及儒家学派的政治思想和道德观念。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, “三 人行,必有我师焉”“知之者不如好之者,好之者不如乐之者”“学 而不思则罔,思而不学则殆”“有朋自远方来,不亦乐乎”等名句已 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,为两千余年来的华夏子孙不断继承和 弘扬。

 

 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论语注疏解经二十卷 元刻明修本

 

 

论语集注十卷序说一卷 宋刻本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    文本框: 解读人

梁涛,1965 年生。
  文本框: 史等。   文本框: 主要学术领域:中国思想   文本框: 长、教授。   文本框: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副院
         
              文本框:   孟 子
 
 
 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 

 

 

 

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 人物。孟子仰慕孔子, “学于子思之 门人”,并积极出仕, 曾向邹、齐、宋、 魏等多位国君献言献策, 终不得施展, 晚年归家与弟子万章等编著《孟子》 一书。

 

 

 

 

孟子将民本思想发展到一个高潮,提出了“民贵君轻”之说。此 外,《孟子》一书还包含了性善论、义利之辨、王霸之辨、仁政等思想。 《孟子》 一书对中国文化史影响至深至著,尤其体现在独立人格的塑 造、士人气节的培养上。“富贵不能淫, 贫贱不能移,威武不能屈”“穷 则独善其身,达则兼济天下”“老吾老,以及人之老;幼吾幼,以及 人之幼”等箴言仍旧发人深省。

 

 

 

 

孟子注疏解经十四卷 宋刻元修本

 

 

孟子集注十四卷序说一卷 宋刻本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    文本框: 解读人

张大可,1940 年生。
  文本框: 文献学和秦汉三国史。   文本框: 主要学术领域:中国历史   文本框: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教授。
          文本框:   史 记
 
 
 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 

 

 

《史记》又名《太史公书》,被 奉为“二十四史”之首,成书于汉武 帝年间 , 由司马迁和其父司马谈共同 写就。《史记》记述上起黄帝、下迄 汉武三千多年的历史,将政治伦理与 历史统一起来,建立了崭新的历史观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《史记》是中国史学史上第一部通史,也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传记 著作。司马迁“厥协《六经》异传,整齐百家杂语”, 创作了纪传体通史, 从内容到形式都是划时代的伟大创造。鲁迅赞誉其为“史家之绝唱, 无韵之《离骚》”。习近平总书记曾引用《史记 ·殷本纪第三》中“人 视水见形,视民知治不”这句话来阐明民情民意的重要性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史记一百三十卷(存六十九卷) 宋建安黄善夫家塾刻本

 

 

史记一百三十卷

宋乾道七年(1171)蔡梦弼东塾刻本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    文本框: 解读人

沈长云,1944 年生。
  文本框: 文献。   文本框: 史、史学理论、中国古代   文本框: 主要学术领域:中国先秦   文本框: 院教授。   文本框: 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
            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文本框:   国 语
 
 
 
 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 

 

 

《国语》主要记述了上起西周 穆王、下迄春秋鲁悼公的 420 余年 间各国贤士大夫的“嘉言善语”, 分国叙述了周、鲁、齐、晋、郑、 楚、吴、越八国史事,是了解我国 西周至春秋时期历史最基本的载籍 之一。

 

 

《国语》以记言为主,往往通过历史人物的言论、对话和互相论 辩驳难来反映历史事件,与《左传》以记事为主不同。其所记言论十 分真切传神,逼真地刻画了人物之间的关系及曲折入微的心理状态。

其中还包含有古代哲学思想资料, 如“伯阳父论地震”“史伯论五材”等。 《国语》中“从善如登, 从恶如崩”“一命而偻, 再命而伛, 三命而俯” 等警句佳言,至今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。

 

 

 

国语二十一卷 宋元递修本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    文本框: 解读人

何晋,1970 年生。
  文本框: 史料学、经学。   文本框: 主要学术领域:先秦史、   文本框: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。
          文本框:   战 国 策
 
 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 

 

 

《战国策》经过西汉刘向整理编 订,主要记载战国时代各国游士的策 谋言辞,大多与列国军政大事相关, 突出游说言辞的重要性。《战国策》 所载策谋,上有获取天下之宏猷,中 有保国守家之策谋,下有倾轧陷害之 诡计,可谓有大有小,包罗广泛。

 

 

 

 

许多至今口耳相传的典故、成语皆出自《战国策》,如“鹬蚌相 争,渔翁得利”“画蛇添足”“狐假虎威”“惊弓之鸟”“亡羊补牢, 犹未为晚”“前事不忘,后事之师”“观时而制法,因事而制礼”等 至今仍有启发意义。

 

 

 

战国策三十三卷 宋绍兴刻本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    文本框:   贞 观 政 要
    文本框: 解读人

谢保成,1943 年生。
  文本框: 史、隋唐五代史。   文本框: 主要学术领域:中国史学   文本框: 所研究员。   文本框: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
         
 
 
 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《贞观政要》是唐代史学家吴兢撰写的一部政论性史书,分类记 载了唐太宗在位的 23 年中, 与魏徵、房玄龄、杜如晦等大臣讨论国 家治理、君臣关系等重大问题,客观反映了贞观时期治国理政大政方 针、“贞观之治”盛世的由来,以及后期因政策变化而导致盛世难以 为继的历史面貌,尤其是谏诤制度的由来及发展变化,其中规范君臣 道德的思想和理论尤为重要。

 

 

 

 
 

 

 

 

《贞观政要》的撰写主旨非常明 确,即“义在惩劝”“作鉴来叶”。 其中“治国犹如栽树,本根不摇则枝 叶茂荣”等治国理念,至今仍具有借 鉴意义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贞观政要集论十卷

明成化元年(1465)内府刻本

 

 

贞观政要十卷

明洪武三年(1370)王氏勤有堂刻本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    文本框: 解读人

王嘉川,1971 年生。
  文本框: 文献学。   文本框: 理论及史学史、中国历史   文本框: 主要学术领域:中国史学   文本框: 授。   文本框: 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教
            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文本框:   史 通
 
 
 
 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《史通》是唐代前期史学家刘知幾撰写的史学理论著作,也是世 界首部系统性的史学理论专著,其中有关史学体例、编纂方法、史官 制度的论述,以及有关史籍得失、史事正误异同的研讨等等,均具有 开创性和总结的意义。由于《史通》总结唐以前史学的全部问题,因 而在史学史上拥有很高的地位,对后世影响深远。

 

 

 

 
 

 

 

刘知幾特别强调史学家的修养, 提出“才、学、识”三长的著名理论,  认为“ 一物不知,君子所耻。是则时 无远近,事无巨细,必藉多闻以成博 识。”习近平总书记即以“一物不知,  深以为耻”作为自己读书、修身的要求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史通二十卷

明万历五年(1577)张之象刻本

 

 

史通二十卷

明嘉靖十四年(1535)陆深刻本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    文本框: 解读人

廖名春,1956 年生。
  文本框: 文献研究。   文本框: 史、先秦典籍和出土简帛   文本框: 主要学术领域:中国思想   文本框: 化研究所教授。   文本框: 清华大学历史系、思想文
              文本框:   荀 子
 
 
 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 

 

 

荀子作为先秦儒学的殿军,是春秋 战国“百家争鸣”的集大成者。他曾游 学于齐,多次在稷下学宫讲学。又西入 秦,议兵于赵,后至楚为兰陵令,晚年 居家著书讲学。他的思想及其著作,对 后来中国的思想与学术影响极大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荀子以人性论为其理论基础,在强调人性本恶的同时,也承认人 性中有可以知善之质、可以能善之具。此外,荀子的社会政治理论也 非常深刻,提出“明于天人之分”“制天命而用之”的思想,许多见 解往往发人之所未发,弥足珍贵。习近平总书记对《荀子》的引用之 多在历代经典中名列前茅, 如“不登高山, 不知天之高也;不临深溪, 不知地之厚也”“学者非必为仕,而仕者必为学”等,对治学、处事 均具有深刻的启发意义。

 

 

 

 

荀子二十卷 宋刻本

 

 

纂图互注荀子二十卷 宋刻元明递修本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    文本框: 解读人

吴震,1957 年生。
  文本框: 等。   文本框: 学、宋明理学、东亚儒学   文本框: 主要学术领域:中国哲   文本框: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。
            文本框:   传 习 录
 
 
 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 

 

 

《传习录》是王阳明的问答语录和论学书 信集,是一部儒家简明而有代表性的哲学著作。  王阳明,名守仁,字伯安,号阳明,世称阳明先生。 王阳明出身官宦世家, 其政治生涯波澜壮阔, 想历程几经波折。在汲取和批判程朱理学的过程 中,他将儒家内圣之学建立在道德本心的基础之 上,丰富了孔孟以来儒家心性哲学的理论内涵。

 

 

 

《传习录》共由三卷组成,上、下两卷是由其弟子记录下来的讲 学语录,中卷为阳明与友人及弟子的八封书信。这部“语录”是阳明 学的经典,反映了王阳明整个生命历程的思想探索,蕴含丰富的哲学 智慧。其中许多重要思想如“致良知”“知行合一”等已成为儒学传 统中富有代表性的内容。《传习录》既是阳明心学的传世经典,更是 儒学思想的宝贵财富。

 

 

 

 

传习录三卷 明刻本

 

 

王文成公全书三十八卷

明隆庆六年(1572)谢廷杰刻本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    文本框:   孙 子 兵法
    文本框: 解读人

黄朴民,1958 年生。
  文本框: 思想史。   文本框: 法》、中国军事史、中国   文本框: 主要学术领域:《孙子兵   文本框: 授。   文本框: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
 
 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孙武是春秋时期著名军事学家, 主张改 革图强,强调战略战术上的“奇正相生”和 灵活运用,被后世尊称为“孙子”和“兵圣”。

 

 

 

《孙子兵法》内容精博深邃, 是我国古 代兵学的杰出代表,问世以来,对中国古代 军事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影响极其深远,被尊 奉为“百世兵家之师”。直到今天, 《孙子 兵法》的许多内容仍然闪烁着真理的光芒,

对现代军事理论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,其基本原则和思 想方法,如“兵无常势,水无常形”“兵者,国之大事,死生之地, 存亡之道,不可不察也”等,还渗透到军事以外的社会生活领域,受 到广泛的重视和应用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十一 家注孙子三卷 宋刻本

 

 

孙子兵法三卷

清影宋抄武经七书本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    文本框: 解读人

孙中原,1938 年生。
  文本框: 中国哲学等。   文本框: 主要学术领域:逻辑学、   文本框: 授。   文本框: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
         
              文本框:   管 子
 
 
 
 
 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 

 

 

《管子》托名管仲所著,其实是管 仲学派的集体创作。该书篇幅宏伟,内  容丰赡,涉及哲学、政治、经济、法律、 伦理、逻辑、教育、美学和军事等诸多  学科门类,极大地丰富了我国古代理论 宝库。

 

 

 

 

《管子》突显法家思想,提出“以法治国”的方案,重视道德教 育的作用,既强调封建社会君主专制的政治体制,又主张以人为本,  促进农工商业均衡发展;既避免法家忽视道德人心的倾向,又补充儒 家政治经验的不足。管仲学派儒法得兼,超越儒家礼制和法家法制两 个极端,采取礼、法并用的统治方术,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具有里程 碑和划时代意义。如“四维不张,国乃灭亡”“政之所兴在顺民心, 政之所废在逆民心”等思想, 均是《管子》 一书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。

 

 

 

 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管子二十四卷 宋刻本

 

 

管子注二十四卷

明赵用贤管韩合刻本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    文本框: 解读人

张觉,1949 年生。
  文本框: 汉哲学。   文本框: 秦两汉六朝文学、先秦两   文本框: 文献、汉语言文字学、先   文本框: 主要学术领域:中国古典   文本框: 授。   文本框: 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教
              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文本框:   韩 非 子
 
 
 
 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 

 

 

韩非是战国后期韩国的宗族公子、法家代 表人物,其一生正处于韩国横遭强邻欺凌、国 土日削、濒于危亡之际。他数次上书劝导韩王, 可惜屡不见用,于是针对现实中的种种弊端, 总结历史上的经验教训, 写成《孤愤》《五蠹》 《内储说》《外储说》等十多万字,将自己的 满腔热血和愤懑化成了流传千古的光辉篇章。

 

 

 

《韩非子》 一书集先秦法家之大成,是先秦诸子中最重要的著作 之一。韩非子的学说受到秦王政的赞赏,直接促成了秦王政的反儒意 识与君主统治策略,为秦国统一六国、建立君主专制的集权制国家提 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。其思想如“国无常强,无常弱。奉法者强则国强, 奉法者弱则国弱”“宰相必起于州部,猛将必发于卒伍”等,即使放 之今日也仍具重要意义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韩非子二十卷

清初钱曾家影宋钞本

 

 

韩非子二十卷

明正统十年(1445)《道藏》刻本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    文本框:   齐 民 要 术
    文本框: 解读人

惠富平,1963 年生。
  文本框: 产保护。   文本框: 生态环境史、农业文化遗   文本框: 主要学术领域:农业史、   文本框: 发展学院教授。   文本框: 南京农业大学人文与社会
 
 
 
 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北魏末年贾思勰所著《齐民要术》是我国现存最早、最完整的一 部农学著作。该书综合整理了历史上农艺科学文献和汉以来北方农业 生产实际经验,内容以农业为主体,包括精耕、轮作、育种、绿肥、 土壤改良等。此外, 《齐民要术》还涉及园艺、畜牧、渔业及农副产 品加工制造等内容,书中记载的保墒防旱措施、种子处理方法、果树 无性繁殖嫁接法、禽畜去势催肥法、微生物发酵法,以及保持土地肥 力法等,均代表了当时我国农业生产的最高水平。

 

 

 

 
 

 

 

 

《齐民要术》提出“顺天时, 量地利,  则用力少而成功多;任情反道, 劳而无获” 的思想, 倡导农业因时、因地制宜、遵循  自然规律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,具有朴  素唯物论和辩证法因素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齐民要术十卷杂说一卷

明嘉靖三年(1524)马纪刻本

 

 

齐民要术残二卷

《吉石庵丛书》影印北宋崇文院本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    文本框:   黄帝 内 经
    文本框: 解读人

柳长华,1954 年生。
  文本框: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。   文本框: 整理与数字化、传统医药   文本框: 主要学术领域:中医古籍   文本框: 文献研究所研究员。   文本框: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
           
 
 
 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《黄帝内经》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中医理 论著作,撰成于战国至秦汉间,为时人总结 旧说而成,编撰者难以稽考。成编后冠以黄 帝之名,借以取重于世。《黄帝内经》包括《素 问》《灵枢》两部分, 《素问》以黄帝与岐 伯等上古名医问答的形式,阐述了中医对于 病理、药理、诊断、治疗等各方面的见解;《灵 枢》则针对脏象、经络,及针刺之法,进行 系统的论述,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。

 

《黄帝内经》所构建的医学理论体系框架和探究人与自然、疾病 之间关系的认知方法,以及所确立的天人合一、形神一体的养生保健 法则,是其后 2200 多年来中医药及周边各国传统医学起源与发展的 基础。它所构建的医疗模式和理论体系至今仍然被传统医药学运用和 西方医学借鉴。正因为它在人类发展史上为造福百姓大众以及维护人 类健康方面所作出巨大的贡献,2011 5 月与《本草纲目》一起入选

《世界记忆名录》。

 

新刊黄帝内经灵枢十二卷 元至元五年(1339) 胡氏古林书堂刻本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献、中医药史学、中医文

主要学术领域:中医文

所研究员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李时珍是明代蕲州的一位名医,出生于世医之家,从小受到医学 熏陶。他历经 27 年,稿凡三易,动员子孙、门人参与校订, 终于纂成《本 草纲目》。

 

 

《本草纲目》总结了 16 世纪以前的药 物学成就,详细记载并考证了 1892 种天然 药物的名称、形态、产地、功效、主治等内容, 附方 11096 则,插图 1109 幅。此书中每药“标 正名为纲,附释名为目”,故命名为《本草 纲目》。《本草纲目》还改进了传统的药物 分类法,对中国乃至世界自然科学的进步做 出了重大贡献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本草纲目五十二卷卷首一卷附图二卷

明万历二十一年(1593)金陵胡承龙刻本

 

 

 

本草纲目五十二卷首一卷图三卷  清顺治十二年(1655)吴毓昌刻本

 

 

 

 

 

           
   
    文本框: 解读人

张瑞贤,1955 年生。  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
  文本框: 化。
 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    文本框:   九 章 算 术
    文本框: 解读人

郭书春,1941 年生。
  文本框: 史。   文本框: 主要学术领域:中国数学   文本框: 究所研究员。   文本框: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
         
 
 
 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 

 

 

《九章算术》系统总结了我国先秦 到东汉初年的数学成就,是我国现存最 古老的数学著作之一。全书按数学性质 分为九章, 即方田、粟米、衰分、少广、 商功、均输、盈不足、方程及勾股,涉 及算术、代数、几何等方面的内容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《九章算术》在整数论、分数论、比例算法、开平方和开立方、 面积和体积、盈不足算法、线性方程组解法、正负数概念及加减运算 法则、勾股定理的应用等方面都取得了当时世界领先的成就,对中国 古代数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。唐代以后,《九章算术》被列为“算 经十书”之一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九章算经九卷

清文津阁《四库全书》本

 

 

九章算经九卷

宋庆元六年(1200)鲍瀚之刻本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    文本框: 解读人

姜宝昌,1940 年生。
  文本框: 墨学。   文本框: 主要学术领域:文字学和   文本框: 山东大学文学院教授。
          文本框:   墨 子
 
 
 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 

 

 

墨子姓墨名翟,战国初期鲁国人。墨子 生逢诸侯争强、天下动荡之时, 为消弭战争、 推行兼爱主张,他四处奔走呼号, 一生都在 不遗余力地宣扬自己的思想主张。他先学习  儒家学说,后自立门户,为社会中下层民众 请命,其学派也渐次壮大。战国时期,墨家 与儒家同为“显学”,具有广泛影响。

 

 

 

墨子的主要社会政治与伦理思想包括兼爱、非攻、尚贤、尚同、  节用、节葬等等,其“天下兼相爱则治,交相恶则乱”的理念仍深刻 影响着我国的外交理念。此外, 《墨子》 一书中还记录了自然科学, 如几何学、数学、时空观、力学、光学等知识, 以及心理学、逻辑学、 经济学和关于战争防御和制造器械的方法,对研究先秦政治史、哲学 史、思想史、科学史、军事史等都有重要意义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墨子十五卷

明正统十年(1445)《道藏》刻本

 

 

墨子十五卷

明嘉靖三十一年(1552)芝城铜活字蓝印本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    文本框: 解读人

邵毅平,1957 年生。
  文本框: 文学、东亚文学关系。   文本框: 主要学术领域:中国古代   文本框: 教授。   文本框: 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
         
              文本框:   论 衡
 
 
 
 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东汉王充继承《吕氏春秋》《淮南 子》以来的杂家传统, 并将其发扬光大, 以一人之力完成了一部包罗万象、百科 全书式的著作—— 《论衡》。

 

 

 

《论衡》一书囊括哲学、自然科学、 古典解释、历史、法刑、政治、经济、 社会生活、文艺等九部分内容, 显示出

王充作为一个独立于各家各派的思想家,对当时整个文化和各种学说 的把握与批判。他发扬“疾虚妄”“求诚实”的精神, 清算迷信陋俗、 批判天人感应论、反对目的论、质疑“圣贤”经传,开创了“元气论”, 并将其贯彻到思想的各个领域,取得了杰出的成就,使《论衡》成为 中国思想史上的一部名著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论衡三十卷

宋乾道三年(1167)绍兴府刻宋元明递修本

 

 

 

 

论衡三十卷

明嘉靖十四年(1535)苏献可通津草堂刻本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    文本框: 《百部经典》编纂委员会
      文本框: 解读人

洪修平,1954 年生。
  文本框: 国哲学、宗教文化。   文本框: 成员。主要学术领域:中     文本框: 系)教授。   文本框: 南京大学哲学系(宗教学
            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文本框:   坛 经
 
 
 
 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 

 

 

佛教在中国传播发展了两千多年,经过 不断中国化而最终与儒、道共同构成了中华 传统思想文化的三大重要组成部分。中国禅 宗虽渊源于印度佛教,却形成于中国传统文 化之中,是最为典型的中国化的佛教宗派, 也是流传时间最长、影响最广的中国佛教宗 派。

 

 

《坛经》是中国禅宗的最主要代表作,作为禅宗的“宗经”,主 要记载了中国禅宗第六代祖师惠能的言行说教, 故也称《六祖坛经》。 《坛经》不仅受到禅门弟子和中国佛教信众的高度重视,而且也以其 浅显易懂地论说“众生平等”“自净其心”“顿悟成佛”等佛教要义 而吸引着中国社会广大的一般民众,对禅宗和中国佛教的发展乃至中  国文化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。

 

 

 

 

六祖大师法宝坛经一卷 明刻本

 

 

六祖大师法宝坛经一卷

明万历十二年(1584)南京大报恩寺续刻本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    文本框: 解读人

王中江,1957 年生。
  文本框: 近现代哲学研究。   文本框: 和道家哲学、出土文献、   文本框: 主要学术领域:东周儒家   文本框: 系)教授。   文本框: 北京大学哲学系(宗教学
            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文本框:   老 子
 
 
 
 
 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老子是春秋时期思想家、道家学派创始 人,姓李名耳,楚国人,曾做过周朝管理藏书 的史官,博学多闻,就连孔子也曾向他请教。 老子后来辞官归隐,路过函谷关时,关令尹喜 劝说老子为世人留下一部著作,老子随即写下 《道德经》(即《老子》 写完后继续西行 隐居。《老子》 一书尽管只有五千余言,却开 创了道家,成为道家哲学的源头活水,在汉代 便已取得了经典的地位。

 

老子的思想充满着辩证思维,认为在事物转化中如果变得过分强 大,就会朝着相反的方向转化, 即“祸兮福之所倚, 福兮祸之所伏”。 老子认为在宇宙秩序中“无为”是“道”的运行方式,反对统治者对 百姓和庶民事务过分干涉。此外, 老子还向世人贡献了“圣人无常心, 以百姓之心为心”“为之于未有, 治之于未乱”等诸多“处世”艺术。

 

 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老子道德经二卷 明溪香馆刻本

 

 

老子道德经章句二卷 宋虞氏家塾刻本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    文本框: 解读人

陈鼓应,1935 年生。
  文本框: 研究。   文本框: 主要学术领域:道家思想   文本框: 北京大学人文讲席教授。
          文本框:   庄 子
 
 
 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庄子名周,宋国人,是战国时道家学派 的代表人物。战国时期中原、楚两种文化在宋 国交汇激荡,形成了庄子独特的浪漫主义文 风。《庄子》 一书分内、外、杂篇, 一般认为 内篇为庄周本人的论著, 外、杂篇为众弟子的 作品汇编, 其中或保留有庄周的札记和弟子的 论述。晋代郭象在注释过程中对《庄子》进行 了编辑整理, 删去部分文辞鄙薄、内容荒诞的 篇章,形成了今本的面貌。

 

庄子思想秉承老子而有所发展 , 其中“天人和谐”“个性尊重”“开 放心灵”“自由平等”“审美情怀”“异质对话”等思想,在处理人 与自然的关系、人与人的关系、人与自己的关系上极具启发意义。警 句如“其作始也简,其将毕也必巨”等,为当代社会的很多问题也提 供了思考和反省。

 

 

 

 

南华真经十卷 宋刻本

 

 

南华真经十卷

明嘉靖十二年(1533)顾春世德堂刻六子书本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    文本框: 解读人

张松辉,1953 年生。
  文本框: 史。   文本框: 主要学术领域:中国思想   文本框: 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教授。
          文本框:   抱 朴 子
 
 
 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 

 

 

东晋葛洪自号抱朴子,其著作《抱朴子》是 我国最重要的道教著作之一。该书分内外篇,内 篇主要谈论神仙方药、鬼怪变化、金丹黄白、养 生延年、禳邪却祸等事,是现存较为完整的“神 仙家言”,客观上记载了不少古代医药学、矿物 学、冶炼学的珍贵资料;外篇详论“人间得失, 世事臧否”, 阐明作者的社会政治观点,反映了 其内神仙而外儒术的基本立场。

 

《抱朴子》是研究东晋社会思想及道教理论的重要史料。同时,  该书对古代化学和制药学的发展也有一定贡献。在内篇《金丹》《黄白》 《仙药》等篇中, 作者详细记载了炼丹、金银炼制、植物治病等内容,  在中国科技史上占有一定地位。习近平总书记还曾引用《抱朴子》中  “志合者, 不以山海为远”“不惰者,众善之师也”来激励工匠精神、  促进合作共赢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抱朴子内篇二十卷外篇五十卷

明嘉靖四十四年(1565)鲁藩承训书院刻本

 

 

 

抱朴子内篇二十卷

宋绍兴二十二年(1152)临安府荣六郎家刻本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    文本框: 解读人

赵逵夫,1942 年生。
  文本框: 古代文化等。   文本框: 文学、诗赋、古典文献与   文本框: 主要学术领域:先秦两汉   文本框: 授。   文本框: 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
        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文本框:   楚 辞
 
 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“楚辞”是战国时代伟大诗人屈原 创造的一种诗体。作品运用楚地的文学 样式、方言声韵, 叙写楚地的山川人物、 历史风情,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。汉时 刘向把屈原的作品及宋玉等人“承袭屈 赋”的作品编辑成集,名为《楚辞》,  是继《诗经》以后对我国文学产生深远 影响的一部诗歌总集。

 

 

 

 

两千多年来我国一代代杰出的诗人作家,很多都受到屈原辞赋的 影响。习近平总书记还曾引用《楚辞·国殇》中的名句“诚既勇兮又以武, 终刚强兮不可凌。身既死兮神以灵,魂魄毅兮为鬼雄”来赞颂在民族 生死存亡关头挺身赴难的先烈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楚辞集注八卷辩证二卷

宋嘉定六年(1213)王章贡郡斋刻本

 

 

 

楚辞集注八卷辩证二卷后语六卷 元刻本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文本框: 解读人

袁行霈,1936 年生。   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,北
文本框: 京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、文本框: 中文系教授,《百部经典》文本框: 编纂委员会主任委员。文本框: 主要学术领域:中国古代文本框: 文学、中国文化史。

 

 

 

 

 
 

 

 

东晋陶渊明, 世称靖节先生, 少有 高趣,家贫好学。为彭泽令时,郡派遣 督邮至县,县吏让他束带见之,他说: “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。”即日解印绶, 去职归隐。

 

 

 

陶渊明为古典诗歌开辟了田园诗的 新方向,其诗作继承了五言古诗的优良

传统,运用朴素而凝炼的语言, 形成平淡自然而韵味隽永的独特风格。 《归去来辞》《五柳先生传》等辞赋散文挥洒自如,不事藻绘,一变 西晋以来骈俪绮靡的文风,对后世诗文创作风格影响颇大。《陶渊明  集》中有大量作品脍炙人口、寓意深远,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引用“民 生在勤,勤则不匮”,鼓励青年唯有奋斗才能创造幸福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陶渊明集十卷 宋刻递修本

 

 

陶渊明诗一卷杂文一卷

南宋绍熙三年(1192)曾集刻本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文本框: 李白集文本框: 解读人

郁贤皓,1933 年生。
文本框: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文本框: 授。文本框: 主要学术领域:中国古代文本框: 文学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 

 

 

李白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, 一生主要生活在玄宗、肃宗时代, 青壮 年时期见证了“国容何赫然”的辉煌盛世, 晚年又经历了“茫茫走胡兵”的动乱岁月。

 

 

 

李白诗歌今存一千余首 , 这些作品 或歌咏高远的政治理想,表现出积极用 世的精神和充满坚定信心的人生态度 ;

或大胆地揭露和抨击现实中腐朽黑暗的事物 ; 或揭示痛苦的内心世界, 表现出追求个性解放的精神 ; 或反映民生疾苦,表现出对下层人民的 深切同情 ; 或描绘祖国的大好河山,表现出对祖国土地的无限爱恋。 李白其人傲岸不俗,其诗飘然不群,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 地位,如“大鹏一日同风起,扶摇直上九万里”“东风随春归,发我 枝上花”等诸多名句至今为人传颂。

 

 

分类补注李太白诗二十五卷 元建安余氏勤有堂刻明修本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文本框: 杜甫集文本框: 解读人

张忠纲,1940 年生。
文本框: 山东大学文学院教授。文本框: 主要学术领域:唐宋诗文本框: 词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 

 

 

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, 生活于唐王朝由盛到衰的转折阶段,际 遇极为坎坷,他把个人的痛苦和时代的 不幸紧密联在一起,使他的诗具有高度 的思想性和艺术性,全面深刻地反映了 历史真实,达到了唐代诗歌现实主义的 高峰。后人称他的诗为“诗史”,他本 人也被尊称为“诗圣”。

 

 

杜甫诗作风格多样,而以沉郁顿挫为主,这使其诗的政治性和艺   术性达到完满统一,也使其成为唐诗思想艺术和中国古典诗歌的集大   成者。其名篇有《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》《春望》“三吏”“三别” 等,其佳句如“新松恨不高千尺,恶竹应须斩万竿”等,情感浓烈,

朗朗上口。

 

 

 

 

 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杜工部草堂诗笺五十卷 宋刻本

 

 

杜工部集二十卷补遗一卷 宋刻本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文本框: 韩愈集文本框: 解读人

孙昌武,1937 年生。
文本框: 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。文本框: 主要学术领域:隋唐五代文本框: 文学、佛教文学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韩愈是中唐时期著名的思想家、教  育家和文学家。韩愈所处的中唐时期儒  学衰颓,佛、道横流,纪纲紊乱,社会  矛盾丛生,因此,韩愈倡导“儒学复古”, 力图振兴尧、舜、周、孔的“圣人之道” 以挽救危局。

韩愈在文学方面,领导了反对骈文, 提倡古文的“古文运动”,开创了“以

议论入诗”、以散文为诗的独特诗歌风格,奠定了其在中国文学史上 的重要地位。韩愈开宋代理学先河,对于后世思想、文化发展作出巨 大贡献。对韩愈的评价, 有苏轼《韩文公庙碑》里的两句话广为传诵, 谓“文起八代之衰,道济天下之溺”。文集中“术业有专攻”“根之 茂者其实遂,膏之沃者其光晔”等警句,都是韩愈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。

 

 

昌黎先生集四十卷外集十卷遗文一卷 宋咸淳廖莹中世?堂刻本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文本框: 解读人

尹占华,1947 年生。   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 授。
文本框: 主要学术领域:中国古代文本框: 文学。

 

 

 

 

柳宗元是唐代著名的思想家、文学 家。唐顺宗时,柳宗元参与王叔文领导 的政治革新,新政失败,被贬为永州司马, 复改为柳州刺史, 死于任上, 年仅 47 岁。

 

 

 

 

在古文运动中, 柳宗元和韩愈同为 领袖人物,是著名的“唐宋八大家”之 一。其诗有的写景抒情, 雅淡而韵味悠长 ;

有的则涉及现实,慷慨悲壮,造语奇警,是唐诗中重要流派(王孟韦 柳)的代表。柳宗元政治思想的核心是民本思想,这成为他一生政治 行为的准则。文集中“临难忘身, 见危致命”“君子谋道不谋富”“激 浊而扬清,废贪而立廉”等至今仍有启发意义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河东先生集四十五卷外集二卷 宋咸淳廖莹中世?堂刻本

 

 

五百家注音辩唐柳先生文集四十五卷 宋刻本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文本框: 解读人

刘成国,1977 年生。   华东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 研究员、教授。
文本框: 主要学术领域:宋代学术文本框: 思想史、宋代文学史。

 

 

 

 

 
 

 

 

王安石是宋代著名政治家、文学家、 思想家。王安石曾向仁宗上万言书,提 出变法主张。神宗时曾两度为相,积极 推行新法,力图变法致强,遭保守派反对, 新法受阻。后罢相退居江宁, 封荆国公,  世称王荆公。

 

 

 

 

王安石从政治家立场出发, 坚决反

对西昆体的浮靡文风,强调文学和政治的关系。其诗作以熙宁九年

(1076)罢相归金陵为界,分为两个阶段,前期多言志、阅世、感遇 之作,后期则多观照自然、以物观物之作,蕴情感于景语深处,耐人 寻味,被称为“王荆公体”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临川先生文集一百卷   宋绍兴二十一年(1151)

两浙西路转运司王珏刻元明递修本

 

 

 

 

王荆文公诗笺注五十卷目录三卷 王荆文公年谱一卷

元大德五年(1301)王常刻本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文本框: 解读人

王兆鹏,1959 年生。   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 传播学院教授。
文本框: 主要研究领域:中国古代文本框: 文学。

 

 

 

 

辛弃疾是南宋著名词人、豪放派 代表人物, 也是勇冠三军、能征善战、 熟稔军事的民族英雄。

 

 

辛弃疾因主力抗金,遭到当权者 嫉恨,被投闲置散达 20 余年,但他 在词史上却占有很重要的地位。热爱 祖国,系情旧京,誓死恢复中原,构 成了辛弃疾词的主调。这些词悲壮慷

慨,意境雄奇,在艺术上继承并发展了苏轼的雄浑豪放风格。辛弃疾

将家国之恨、身世之感寓于词,赋予词这种特定文体以深刻的现实意 义。南宋中叶以后,凡是反映抗金或抗元斗争的词,大多在风格上刻 意仿效辛弃疾,形成一个声势浩大的爱国词派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稼轩词四卷

清毛氏汲古阁影宋抄本

 

 

稼轩长短句十二卷

元大德三年(1299)广信书院刻本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文本框: 西厢记文本框: 解读人

张燕瑾,1939 年生。
文本框: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文本框: 授。文本框: 主要学术领域:中国古代文本框: 文学、古代戏曲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 

 

 

《西厢记》是我国古代“四大名  剧”之一,作者王实甫与关汉卿齐名, 其作品全面继承了唐诗宋词精美的语  言艺术,又吸收了元代民间生动活泼  的口头语言,创造了文采璀璨的元曲  词汇,成为中国戏曲史上“文采派” 的杰出代表。

 

 

 

 

《西厢记》的创作本于唐代元稹的《莺莺传》,叙写了书生张君 瑞与相国小姐崔莺莺在侍女红娘的帮助下, 冲破层层阻挠和礼教束缚, 终成眷属的故事。全剧体制宏伟, 结构精整,文采斐然,情节引人入胜, 形象鲜明生动,具有很高的文学艺术价值和思想文化价值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新校注古本西厢记六卷

明万历四十二年(1614)王氏香雪居刻本

 

 

 

 

张深之先生正北西厢秘本五卷 明崇祯刻本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    文本框: 解读人

叶长海,1944 年生。
  文本框: 术史。   文本框: 史论、古代文学、中国艺   文本框: 主要学术领域:中国戏曲   文本框: 上海戏剧学院教授。
         
              文本框:   曲 律
 
 
 
 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 

 

 

《曲律》由明代王骥德所著,亦称 《方诸馆曲律》。《曲律》全面论述南 北曲源流、宫调、作曲和唱曲方法,兼 及剧本结构、情节、宾白、科浑等方面 ; 对杂剧、传奇、散曲等作品也有所评论, 见解多精湛独到,是我国最重要的戏曲 理论著作之一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王骥德评曲注意结构布局,重视剧情发展节奏,兼及人物角色、 曲词宾白、音韵格律等重要问题,力图克服以往曲论之不足,开拓理 论批评新视野,初步建立起古代戏曲理论批评的体系,对当时和后来 的戏曲创作均有较大影响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曲律四卷

明天启四年(1624)毛以燧刻本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文本框: 解读人

马瑞芳,1942 年生。  山东大学文学院教授。
文本框: 主要学术领域:中国古典文本框: 小说等。

 

 

 

 

蒲松龄,世称聊斋先生,其一生  可以概括为读书、求功名、文学创作、 做私塾教师养家糊口。而《聊斋志异》 则是他落拓科场、身处社会下层感受  民间疾苦、终生磨一书的结果。

 

 

 

 

《聊斋志异》内容丰富多彩, 事多采自民间传说和野史轶闻,将花 妖狐魅和幽冥世界的事物人格化、社

会化,充分表达了作者的爱憎感情和美好理想,被誉为中国古代文言 短篇小说中成就最高的作品集。郭沫若曾评价道:“写鬼写妖高人一等, 刺贪刺虐入骨三分。”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聊斋志异不分卷 稿本

 

 

 

 

聊斋志异十六卷

清乾隆三十一年(1766)莱阳赵氏青柯亭刻本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经典是江河之源,是巨木之本。《百部经典》立足于中华 民族几千年积累的传统文化典籍,以“激活经典,熔古铸今, 立足学术,面向大众”为编纂宗旨,力求深入浅出,化繁为简, 让大众读懂经典、理解经典, 用优秀传统文化来滋养当代读者, 使中华经典传之久远,嘉惠学林;使文化遗产生生不息,绵延 不绝。